“時間已經停止了,剩下的事情就是等著慢慢變老。”——這是電影《地久天長》中,失去了兒子的母親對丈夫說的話。
電影還有另一個英文名字,so long,my son. 再見,兒子。
電影的主角,是一對80年代國營廠夫妻劉耀軍和王麗云,在那里,他們有穩定的工作,有從知青相識至今的好兄弟沈英明一家,有一個健康的兒子。所有人都以為這樣的生活是安穩的,長久的,可四次跟孩子的訣別,打破了這份地久天長。
第一次,計劃生育下的意外懷孕。
女主角王麗云被廠里的婦女主任沈英明的妻子,親自送去醫院流產。孩子沒了,麗云再也無法生育。
第二次,孩子間的一次玩鬧。
兒子劉星死了。
不會游泳的劉星,在沈英明兒子的慫恿下,去水庫玩時,溺亡了。沈英明的兒子獨自爬上了岸。
第三次,養子的叛逃。
不久之后,國企改革,一大批工人下崗,其中就有麗云。他們逃離到了海南,又去了福建漁村,過著更低調隱忍的生活,并撫養了一名養子。一個長得很像劉星的男孩(由王源飾演)。
最后,這個男孩也因為不堪自己只是個“替代品”,離家出走了。
第四次,偶然的產物。
很多年之后,男主角劉耀軍遇到年輕時很喜歡的沈英明的妹妹之后,一夜出軌,還陰差陽錯地有了一個孩子。
但最后,出于對妻子的感情,那么渴望有自己孩子的劉耀軍,放棄了。而女主角麗云也差點絕望自殺。
失獨夫妻,是很難走下去的。因為彼此的存在,就像是失去孩子的一個提醒。
雖然電影中最終麗云和耀軍夫婦挺過來了。但他們的經歷也格外讓人心疼。
類似于影片中的失獨家庭,在現實中也并不少見。中國社會科學院稱,中國目前已有100多萬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。衛生部的數據顯示,我國每年的新增失獨家庭7.6萬個。人口學家預計,我國失獨家庭未來達到1000萬。
龐大的失獨數據背后,是一顆顆破碎的心。
在對1084個“失獨”家庭的訪談后,結果顯示,近半數(45.2%)的“失獨”父母處于極度悲痛和難以擺脫失獨痛苦的狀態中,在“失獨”10年以上的父母群體中,仍有三分之一處于這種狀態;即便基本擺脫痛苦,回歸正常生活,絕大多數“失獨”家長依然耿耿于懷,“失獨”的哀傷長久難以消散。
女留學生江歌在17年年底不幸遇害,如今兩年過去江母仍然無法走出喪女的悲痛,對于江歌的母親來說,孩子就是生活的幸福和希望,孩子離去后,她的生活沒了指望,原本幸福的晚年生活被生生摧毀。
(江歌母親微博內容截取)
除了難以擺脫的情感和心理上的創傷外,失獨老人的未來也是一個需要憂慮的問題。
隨著年齡增長,“失獨”父母面對的問題也越來越多——身體健康的下降、社會角色的變化、經濟狀況的動蕩、對于不確定風險的擔憂、贍養問題等等……這些因素都會給逐漸年邁的失獨老人帶來強烈的不安全感,而這些現實情況會讓失獨老人,從內到外徹底地變成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之一。
與農村的“失獨”老人相比,城市“失獨”老人們的情況可能更差,城市中的“失獨”老人更可能將自己與周圍的社會隔離開。
面對這樣的困境,一些失獨父母也選擇像《地久天長》中的夫妻倆一樣,想通過領養的方式,來減輕失獨的痛苦。但收養子女則要面對與收養子女建立的重組家庭關系的問題。
《地久天長》中,夫妻倆試圖將領養的孩子當成死去兒子的代替品,造成了養子的叛逆,最終在親子關系中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,非但沒有在重組的家庭的中收獲幸福感,反倒讓家庭關系變得雪上加霜。
另一些失獨父母則通過再生育的方式來走出失獨的困境,年紀尚可的夫妻可以自然再生育,而一些高齡難以自然生育夫妻,則可以通過試管嬰兒技術,完成自己的生育夢想。
醫羽去年一年的時間,就幫助過兩個失獨家庭重新迎接新生命。45歲的L姐和43歲的N姐是兩位失獨母親,獨生子的意外去世,讓L姐夫婦和N姐夫婦從精神到身體全線崩潰,哀莫大于中晚年喪子。
在了解到泰國第三代試管嬰兒可以幫助沒有生育能力的人懷孕,L姐夫婦和N姐夫婦重新振作起來,先后在醫羽的幫助下,赴泰通過試管嬰兒助孕,并成功懷孕。L姐的寶寶將在下個月出生,N姐的預產期則在9月中旬。
醫羽一路看著這兩個家庭隨著寶寶的到來,一點一點對生活重燃希望,真的是太高興了。
在“二胎政策”已經開放的今天,“失獨”或終將走向歷史,但要如何幫助這些家庭跨越傷痛,卻仍需要來自社會的更多理解和努力。醫羽作為國內首家一站式跨境醫療自助服務平臺,愿竭盡所能幫助所有“失獨”家庭在內的有試管需求的家庭,重新孕育新生,實現圓滿家庭!
為了實現這一愿望,醫羽將在5.1-5.3正式開啟第十期泰國試管醫院考察團活動:
在“3天2夜”的考察期間里,所有參與人員均可享受以下福利:
福利這么多,還全都免費,活動名額不多,僅限15對哦,機會難得,想要通過泰國試管嬰兒技術助孕的小伙伴們,趕緊抓住機會報名吧!